分分预测网站
game show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分分预测网站 > 新闻动态 > 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史(3)从闽东打到闽北
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史(3)从闽东打到闽北

2025-06-24 00:35    点击次数:160


  

闽东,泛指福宁府的福安、霞浦、宁德、寿宁、福鼎五县与后来从中分出的特种区周墩(周宁)、拓洋(柘荣)以及凭地形自然延伸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县的大片区域,境内山高涧深,溪流交错,森林密布,物产丰富而交通闭塞,古人形象地描绘其为:'大海环其南,群山拱其北,东西横亘,藩维千里','重岭环海,三面形势奇险,为闽浙之左塞',是个既便于防守,又利于回旋的地方,历来是反动政权统治的薄弱地区。

根据这里的特殊情况,早在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就在福安和连江分别成立了中共福安县委与连江特委,1931年又派遣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邓子恢和有着丰富军事斗争经验的省委军事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等亲临福安、连江指导工农武装斗争。接着,又先后派遣任铁锋、叶飞、赖金彪、曾志等人前往闽东,协助开展工作。

图片

1932年10月,福安、连江相继成立中心县委,到1934年2月,又在福安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且建立起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二团和第十三团,主要领导人有任铁锋、叶飞、魏耿、杨采衡、叶如针、赖金彪、范式人等。这一年的4、5月间,中共福建省委遭敌破坏,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没有气馁,在失去上级党组织的情况下,于6月底召开福安中心县委联席会议,组成闽东临时特委,下辖福霞、霞鼎、安福、福寿、连罗、宁德、安德、福鼎、寿宁九个县委和一个福安白区特支,闽东的革命斗争蓬勃开展起来。

北上抗日先遣队进攻福州受挫,被迫移师闽东,中央交待,先遣队务必与闽东游击区取得联系。

时值8月中旬,地处亚热带的闽东地区,天气异常炎热,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先遣队在经过福州、北岭、桃源三次恶战后,兵力锐减,伤病员剧增。由于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太差,伤员的伤口都在化脓、溃烂。行军所过之处是白区,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民夫来抬担架。

因此,这支本已不堪重负的部队此刻就显得更为累赘了:七八百名伤病员均由干部、战士抬着走,一个伤病员至少需要两个人抬,一个人替换和护理。这支几千人的队伍几乎从头到尾变成了一支担架队!剩下的人员也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携带武器弹药和粮秣用具的任务。先遣队出发时,枪支本是严重不足的,可如今损兵折将,战斗中又缴获了一些武器,倒显得枪多兵少了!于是队伍中有一人背两支枪的,甚至还有挑着枪支的!重重负荷之下,部队的行动显得异常艰难,迫切需要一个适当的地方休整部队,安置伤病员。唯一的办法是尽快与闽东党组织取得联系。

就在先遣队努力寻找闽东红军的同时,闽东党组织也在多方打听中央红军的消息。

当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渡过闽江,攻打福州的消息传到闽东后,闽东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立即派人到福州侦察和联络,中共连罗县委于8月11日又派宣传部长陈元前往潘渡迎接,在陀市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中央红军。

闽东党组织找到了中央红军主力之一的红七军团,不啻久旱逢甘露;而红七军团在连战失利后找到闽东根据地,更是犹如鱼儿得水,鸟儿入林。

寻淮洲如释重负,他顾不上连续行军作战的劳累,当即召见陈元,要求闽东党组织立即发动与组织当地群众投入救护、转移伤病员的工作,陈元欣然受命。

伤病员安置妥善,部队稍事休息,就该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了。

根据闽东游击队的意见,为了打通宁德、连江等几块小游击区之间的联系,先遣队决定攻打罗源县城。

8月13日,在粟裕指挥下,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与连江独立十三团会合,而后,迅速进入离罗源城10里的白塔村。粟裕派了四名机警的侦察员与游击小分队一起,化装成乡下农民混入城内,一部分秘密隐藏作为内应,一部分走街串巷进行侦察,很快掌握了敌人布防的情况。

罗源号称凤城,面海背山,地形险要,是省城福州通往闽东的交通要道。这里城垣坚固,城门上均设有城楼。东门外地势平坦;南门外不远处是大山,一条小河自西南向东顺着城墙流去,河水不深,可以徒涉;西门外地势开阔,距城一华里的西门宫与棋盘山隔河相望,互为犄角;城北是梅峰山,城墙越岭而过,北门在高山右侧,形势险要。

城内驻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十一团等部共1000余人,其兵力配备为大、小西门两个连和两个机枪排;南门两个排;东门一个排;海军陆战队、县警备队和一个机枪排分布在北门和北门山上。

根据敌情,在下午召开的攻城准备会上,粟裕周密地作了部署:独立十三团两个连攻打东门,得手后从城内向北门突进,红七军团以一个营攻打小西门,占领城北高地梅峰山,另一个营攻打大西门,占领街心古塔一带,而主力一个团则负责攻打南门。

粟裕发现:敌人以为南门开阔且有护城河掩护,易守难攻,故而防备薄弱,若攻其不备,定能收到奇效。于是果断地决定:东西门先为佯攻,待主力从南门突破后,再对东西分割之敌进行夹击。

罗源战斗,是抗日先遣队从福州、桃源两次正规作战以来,第一次事先进行详细侦察,充分准备,实行奇袭的战例。粟裕完成战斗布置后,信心十足地对连江独立十三团负责人说:'你们的任务是14日上午进城接管,可千万别迟到哟!'

当晚10时,天黑云暗,攻城各部队在寻淮洲、粟裕的指挥下,分三路开向了预定的地点。零时30分,战斗首先在西门和东门打响,南门部队利用东西门佯攻之机,迅速登上城楼,解决守敌后打开城门,点燃火把。埋伏在西门里的侦察员见状乘乱也打开了城门,西门迅速得手,继之东门亦攻城成功。守敌突然遭到四面打击,乱成一团,纷纷缴械投降。红军大队人马潮涌进城,胜利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得以胜利结束,全歼守敌1000余人,俘虏300多人,其中有国民党罗源县县长,警备队长,看守所长和保安团的营、连、排长40余人,缴获步枪、轻重机枪数百支和大批弹药、物资。红军打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和无辜群众40余人,罗源城里火把与红旗交相辉映,人们奔走相告,红七军团低落的士气又重新高涨起来。

14日下午,抗日先遣队继续向北挺进,在赤溪阳谷村与闽东独立二团胜利会师。寻淮洲与乐少华、曾洪易、粟裕、刘英一起会见了叶飞、詹如柏、范式人等闽东特委和独立二团的负责同志,寻淮洲向失去上级党组织领导仍然坚持革命斗争的闽东特委和独立二团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并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叶飞则代表中共闽东特委汇报了工作情况和拟建闽东红军独立师等问题。

会见之后,叶飞非常爽朗地说:'寻军团长,你们从首都瑞金远道而来,一定十分辛苦,现在到了我们闽东,就是我们的客人,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凡是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义不容辞!'

寻淮洲沉思片刻,答道:'困难确实有,我们离开中央根据地,长途跋涉,转战千里,兵员补充缺乏来源,伤病员也无法安置,负担很重啊!'

'你们要不要补充新兵?'叶飞见状,主动地问。

寻淮洲颇为吃惊:'你们有办法?'

叶飞非常爽快:'别的办法是没有,苏区嘛,群众起来了嘛,这个没问题,你们要补多少新兵?'

'300行不行?'寻淮洲试探性地问。

'行。'叶飞回答得很干脆,'你们是有枪没有人,不像我们是有人没有枪。'

寻淮洲考虑了一下,接着问道:'500行不行?最好有1000,能不能在三天之内动员好送到部队?'

'没问题,不要说1000,3000也行。就是时间要长一些,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吧!'

抗日先遣队在闽东游击区停留了三天,接收到新兵员1000多,部队的实力得到很大补充。

8月16日,中革军委来电,要求先遣队立刻离开闽东地区,北进寿宁、庆元,然后继续沿闽浙边境北上。

抗日先遣队在福建的行动,早已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们以四十九师为主力,不遗余力地进行围追堵截。此时的形势对先遣队来说,可谓是后有追兵,前有守敌。要照中革军委划定的路线继续挺进,唯一的办法只有过关斩将,马不停蹄,争取早日进入闽北苏区。

从闽东到闽北,不远的路程,红七军团一路上却是战事频频:

8月22日,攻克福安县西部的穆阳镇,消灭敌军数百人;8月28日,在浙西南击溃一个保安团,攻克庆元县城;

8月30日,又在竹口与浙江省保安纵队两个团激战,俘虏敌军200多人,缴获步枪数百支,轻重机枪十余挺,迫击炮二门。

不到半个月,打了三次胜仗,先遣队声威大振。9月初,终于进入闽北苏区东北的古楼一带游击区。

图片

闽北苏区,以崇安为中心,是闽浙赣苏区的一部分。这里山高水险,地势十分险要。武夷山脉绵延起伏于闽赣之间,构成了一道边界武装割据的天然屏障,成为红军进可以出击,退可以隐伏的得天独厚的游击地带。

这里对于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红七军团来说,无疑如猛虎入深山,部队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一路的劳顿一扫而光。

闽北苏区的领导人黄道,江西横峰人,192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闽浙赣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可以说是'老革命'了。在党内很有威望。

抗日先遣队到达闽北苏区,受到闽北人民的热烈欢迎。

黄道建议,先遣队可利用闽北苏区的有利条件作短暂休整,适当补充兵力,以利下一步行动。

寻淮洲反复思索着这里的有利形势并与粟裕、刘英和三个师的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请乐少华、曾洪易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

在会上,寻淮洲分析了当前的敌我态势及地理环境,指出:'自福州战后,敌人前堵后追,尤其是敌四十九师,一直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如果不甩掉这个尾巴,对我们今后的行动极为不利。现在我们到了这里,既有根据地依托,又有崇山峻岭可以利用,正好发挥我们军团打游击战、运动战的优势,抓住时机,乘敌不备打击或消灭四十九师。再者,我们一路行军作战,部队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休整。因此,我提议请求中央同意我们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总结经验教训,补充一些新战士,并依托闽北苏区打一两个好仗,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有依托地向松溪、政和发展,把闽东、闽北连成一片,继而把浙南条件较好的庆元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局面,然后跳跃式地向赣东北、浙西和皖南发展。这样,不仅可以鼓舞士气和扩大我们红军的影响,而且可以扩大闽北苏区,减轻中共苏区的军事压力。你们两位以为如何?'

寻淮洲说罢,曾洪易立即接话:'小寻的提议我一半赞成,一半反对。我赞成的是休整部队。因为,我们自出瑞金以来,已历时近两个月,一路行军作战,疲于奔命,不仅得不到休息,而且敌人前堵后追,这样下去,我们必将全军覆没,我们几个活过今天也不知能不能活过明天。现在,我们到了这里,应该而且必须进行较好的休整。我反对的是就地休整,更反对什么依托根据地打击或消灭敌四九师。因为这里毕竟是游击区,战斗仍然时有发生,不利于休整。要休整,就要到闽浙赣大苏区去,这样才有效果,否则,毫无作用。而所谓的依托根据地打击或消灭敌四十九师,我认为完全是异想天开。这古楼游击区,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根据地,更谈不上能够依托。'

'老乐,你的意见呢?'寻淮洲转向乐少华。

'我的意见很明确,就是照中央的指示办,没有什么好说的。'乐少华不阴不阳地答道。

既然会上没有统一的意见,会后当然便各行其是。

曾、乐、寻三委员各向中革军委发了电报,陈述自己的意见。曾洪易要求中革军委同意红七军团进入闽浙赣苏区进行休整,接着又发电报给闽浙赣军区负责同志,要他们立即派部队前往古楼游击区迎接。

乐少华则反对红七军团休整补充,主张立即北上。

寻淮洲将军团广大指战员的心愿和自己的意见,如实地向中革军委作了汇报。

中革军委当即回电,对乐少华的意见予以支持和表扬,对曾洪易的主张予以严厉的批驳,对寻淮洲的主张予以批评,其中指出:'拟于闽北边区休息,这恰恰是敌人的企图,因敌人企图阻止你们北进。'

国民党的报纸每天都在大肆吹嘘'消灭共军多少多少人',寻淮洲、粟裕、刘英的心里都明白,中共苏区的处境是越来越艰难了,先遣队也是前途堪优啊!

其实,寻淮洲还有所不知,中革军委要他赶去支援的皖南暴动,此时早已失败,这个消息,中革军委已经知道,却并没有因此而将先遣队的行动路线作相应的改变,也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先遣队,相反地,仍是一味地按照原定计划制约先遣队的行动。

事实上,先遣队此时再去皖南已无多大意义,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已是迫在眉睫,按照中革军委派出先遣队的初衷,先遣队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该相应地转变为就近牵制敌人,以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为此,应该让先遣队在较大的范围内以游击战、运动战的形式吸引和打击敌人。可惜,当时中央军事指挥机构已陷入严重僵化的状态,既不改正错误的方针,又禁锢先遣队的主观能动性,终于导致了先遣队日后的悲剧!

请各位友友看完帮忙点赞,留下您宝贵的评论,转发加关注,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分分预测网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